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县城的消费降级,已经触目惊心了

| 人围观 |

丁胖子金讲师2024-11-19 17:36:51

县城的消费降级,已经触目惊心了

消费降级不仅仅是一二线城市。

县城,更让人触目惊心。

大家眼中的安稳安逸的地方,如今也深陷消费降级的风暴之中,其变化之巨令人瞠目结舌。

如今的小县城现状:

1. 政府,没钱。“卖地收入”早就没了,都是靠中央“转移支付”维持运转。

2. 工业,停摆。工业园区,冷冷清清,本来就不多的工厂作坊,疫情期间成片破产。

3. 人才,匮乏。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好苗子,情愿去大城市当“消耗品”,也不愿回来做“擎天柱”。

4. 人口,老龄化。都说城市老龄化严重,但终究,因为“虹吸现象”,还是有大量年轻人涌入的。可小县城,就真的只剩下老人了。

在消费层面,由于公务员的工资较高、更加稳定等,基本能代表一个县城消费的方向。

但,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很多县域的财政收入增速缓慢,跟财政供养人口工资增速相比变得萎缩。

可以说全国的大部分县区除了一些发达地区外,几乎全部都靠转移支付来给财政供养人员发工资,这对于上级政府来说是极大的负担。

这直接造成很多县城的消费在不断下滑,加上国内逐步开展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缩编等情况,小县城公务员的小日子也没有那么好过了,都快速开始过紧日子了。

比如在餐饮上,县城的美食街曾是食客们的天堂,各类餐馆生意兴隆。

以一家颇受欢迎的餐馆为例,过去每晚的翻台率能达到 3 次左右,如今却降至 1 次多一点。餐馆老板叹息道:“以前一个月纯利润能有个两三万,现在扣除各项成本后,所剩无几,可能都不到一万块。”

街头的小吃摊同样感受到了寒意,卖烤红薯的摊主表示,以前一天能卖出几十斤红薯,现在也就十斤。人们在消费时更加倾向于价格实惠的小吃,十多元一份的炒面、炒饭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曾经热衷于品尝各类特色美食的县城居民,如今更多地选择在家做饭,既经济又卫生。

再比如,在零售上,以前县城那些红火的商店、热闹的商业广场,现在一个个都显得冷冷清清。走在街上,几乎随处可见“店铺转租”“甩卖清仓”的招牌。节假日的时候平时客流量能达到3000~5000人次,现在1000都达不到。

现在商场里的理发店,也挂上了促销横幅,理发、洗头只要15块。但问题是,就算再便宜,顾客依然少得可怜。

其实,也不是县城居民不消费,而是收入太低了。

能提供的岗位也非常少,3000月薪基本就是它的天花板。因为你不干,老板随时都能找到人接替你,涨工资就别想了,不降就算不错。

比如说奶茶店,时尚服装店,这些只能找年轻人来干活,毕竟总不能请一些50来岁的服务人员,否则花2000就有大把人来应聘。

亲戚家的表姐在超市打工,我问她们工资是怎么算的。她说保底2200,加上提成,最高也不会超过2600。即便是这样低得可怜的工资,还在不断下滑。

老家还有一个体制内的同学跟我说,现在也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他们这几年工资降了,福利待遇也少了很多。

想过换工作,但是好不容易进来的,家里或多或少都牵扯一些关系,说起来大家都是熟人,所以他现在很纠结,换工作吧折了熟人的面子,不换吧收入实在太低。

而且整个县城就那么大,能跳到哪里去?同学无奈地说,“铁饭碗是也穷饭碗”。

小县城不仅岗位少,公司也少。

还有人们在消费时更加谨慎,只购买必需品。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成为购物清单的主角,而零食、水果和玩具等非必需品的购买量大幅减少。

有的人每天等到晚上8点再去水果摊购买水果,因为这时的水果可以打半价,稍晚一点出售各种处理的水果,10块3斤、10块5斤,甚至7斤的都有。

虽然不那么新鲜,但是味道没有变。

还有以小孩子喜欢的零食为例,过去一个月的销售额能有两万多元,现在却只有一万出头。高档服装店和饰品店的生意也一落千丈,曾经月销售额能达五万的服装店,如今可能只有两万左右。业绩不佳使得很多店铺不得不频繁打折促销,但顾客依然寥寥。

之前县城的电影院曾经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周末时间段热门电影上映时上座率能达到8成左右。如今,即使推出60元双人套餐,附加爆米花和可乐,即使是备受期待的大片,上座率也很难超过4成。

除了生活的开销,教育也是一样。

以前家长都是想尽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现在想的是,怎么在家庭不破产的前提下,给孩子一个相对像样的教育。

不少人意识到,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才上幼儿园而已,根本没必要去6000一学期的私立学校。

最近还看到网络上有些年轻人结婚也不选择在高档的酒店举办了。

而是选择了麦当劳,海底捞。还有一些租用公交车代替昂贵的迎亲车队。

看似消费降级,实际上是让生活回到最初的模样。

其实很多东西买或者不买并不会影响到生活质量,所谓的降级消费,只是不再为了面子和虚荣心买单。

现在经济不好,赚钱又难。

消费降级,无非就是没钱了,还有对未来没钱的恐慌。

其实消费降级后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

没必要和别人攀比,因为总有人比你有钱,总有人家底比你雄厚。

像我们这样的小县城,工资又低,扣掉生活成本,教育,医疗等,能攒下来的所剩无几。即便是能省下一点钱,也不敢乱花了,因为不知道明天会不会突然失业。

当手里那点钱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时,钱包逐渐见底,渐渐也就没有了攀比心,没有了消费欲望,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比什么都重要。

—The End—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