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透过以色列看乌克兰

| 人围观 |

我本英雄2025-02-25 17:36:46


哈马斯移交人质尸体,幼童与母亲,据媒体称,其中母亲的尸体经DNA检测与原本的身份并不相符——可以推论,邪恶背后又多了一次残忍。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真正令世界感到恐惧的是移交现场加沙平民的野蛮反应,以及时间从10.07开始,欧洲对加沙一如既往的同情。
当观众习惯了文明光芒的叙事,在以乌几乎相同的遭遇里,为什么看到的是欧洲对以乌截然不同的政治态度。
此处在扩散到拜登美国与川普美国,后者坚定支持以色列无疑,但对乌克兰,这几天,按舆论主流的评述,与欧洲恰好形成对立:一个挺乌抑以,另一个更甚,挺以卖乌。
实事如何?
我一再强调,川普涉乌的言论,听听就好,真正的动作还没有开始,无论如何,美国利益与欧美深入的盟友关系决定了结局虽不会完全如乌克兰所愿,但相较俄罗斯,会是胜利一方。
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川普在乌克兰问题上复述拜登的思路,那么要求欧洲承担援乌主责的目标绝无可能达成,为此,他得摧毁拜登美国的相关叙事。
但终点不会有变化,那就是,侵略者不可能得逞,否则,在未来历史上,他得背负比侵略者更为不堪的恶名。
多说无益,这需要相当高的逻辑门槛。拿欧洲做参照,反感川普的欧洲在乌以上,都不合格,倒是在破坏基教传统上有着非凡的成就:诸如牺牲多数人的权力去塑造绿黑非及LGBTQ等少数特权,更深入下去,根本上,特权的拥有者归于一小撮权力经营团体。
也就是说,当川式与反川式,是一场围绕基教产生的“捍卫”与“去除”观念的对决。
很多观众由于联系到俄罗斯,认为基于东正教的原因,川普美国能够与之形成新的联盟,这存在很大的误解——历史上,那片冰冷土地的教会都是臣服在沙皇的铁拳之下,民众现代化独立精神最接近的一次,还是选择了去基教的路径。与欧美完全处于不同的维度。
但这恰好是乌克兰的机会,战争三年,乌克兰人除了反抗俄军之外,还做了一件同样重要的事情:与俄式教会区分开来,朝着独立自由的方向前进。
基于这两个前提,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未来欧洲,乌克兰及周边的东欧国家,相较诸多斯坦化的老贵族们,会是传统基教文化中坚,和平与文明之路也更加顺畅。当然,这种前景也有一个前提,即理解到美国眼下回正的必要性,跟随其轨迹。
泽连斯基昨天的表态是个非常好的信号,在与川普短暂的骂战之后,他及时做了调整,战略蓝图也清晰起来:乌克兰、美国和欧洲必须始终如一地采取行动——团结的立场是使公正和平更近一步的关键。
说起来,这正是川普和谈的基础框架,欧美利益—欧乌利益—美欧乌,顺序虽有先后,但总体必然在美俄之上。一个三年见底的俄罗斯,凭什么享受美国放弃二战成果的挽救?
至于联俄抗什么什么,那只是受历史经验影响引发的错觉,充其量不过减少破坏力。需要注重标明:破坏力绝不等同构建力,好比疯子在街头闹事,不想出手的情形下,最优解尽可能告诫旁人不要与其拼命,避免事态恶化。

反观乌克兰,从川普的矿产协议视角,有了共同利益的下一步,就离盟友不远了。
###

插个骂战之后的戏剧化场景:趁着美乌协产协议步入正轨的节奏,川普改口了承认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表示他5月(俄罗斯惯例,二战卫国战争纪念日)不会访俄。与此同时,他还补充,认为有机会达成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和平协议。
为什么要提这个事,正是要重复点出川普的语言风格,在任意一件他想达成的事面前,他会为了目的释放常人无法理解的信号,甚至不顾常识去让对手与观众感到不可理喻。俄乌和谈还没有开局,能够预测,接下来他还会有更多疯狂的言论,像坐过山车,建议观众不要吃太饱,吐的时候会非常狼狈。


随便看看